菁讲:腰5骶1脊柱内镜经椎板间入路,你敢直接破黄吗?
Voice of Elite
栏目推荐
中国骨科菁英会携手243位中国骨科领域中坚力量,全新推出的语音知识互动栏目——菁讲,你最想知道的心得经验、学术知识、手术技巧......都会陆续上线,赶紧收听吧!
栏目
推荐嘉宾
本期内容导读
本期课程中,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郑国权医生就“腰5骶1脊柱内镜经椎板间入路,怎么破黄?”为我们进行了详细的介绍。
主要内容包括: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两种手术入路、体位及麻醉方式和手术操作步骤及优势等方面。
本期嘉宾
郑国权
中国骨科菁英会脊柱专业执行委员
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学习笔记
01
概述
当遇到有高髂嵴、腰5横突、骶骨翼增生肥大及椎间孔狭窄等问题的病人时,经椎间孔入路操作就变得困难了。此时,经椎板间入路就相对简单,还可避免经椎间孔入路造成的操作困难。
经椎板间直接入路
椎板间入路可采用直接入路或间接入路。直接入路即穿刺、置管,直接突黄韧带,进入椎管内或椎间盘内。经椎板间间接入路
间接入路,即全内镜技术,就是在完全内镜监视下逐层切开黄韧带,再进入椎管内。目前,国内采用最多的是间接入路,通常需要采用全麻或基础+局麻。而我本人更喜好直接入路,也就是直接破黄,进入椎管。
02
体位及麻醉方式
体位选择
患者一般采用俯卧位,俯卧于可透视手术床上,腹部适当悬空。与开放固定融合手术不同,体位不需要维持腰前凸。相反,需要胸部及骨盆的体位垫适当垫高,尽可能减少腰前凸。而且,拉开椎板间距离,也能让黄韧带保持一定张力,有利于进行穿刺。
麻醉方式
麻醉采用局部浸润麻醉,2%利多卡因与生理盐水按1:1稀释。一般2%利多卡因用量为10ml,配制成20ml液体。穿刺路径上逐层局部浸润,入路途径疼痛敏感部位,如:皮肤、深筋膜、黄韧带及关节突表面局部浸润,共用10ml左右,穿刺进入椎管并透视确认位置良好后,在椎管内注入5-8ml。
03
手术操作步骤
通过C臂机透视体表定位手术节段,并标记好整个腰5骶1椎板间窗在体表的投影,再进行常规消毒铺巾。
术前应详细阅读患者X线、MRI和CT影像资料,明确椎板间窗的大小及髓核突出的位置。
04
穿刺入路选择
一般而言,向上脱出或肩部突出的选择肩上;向下脱出的,选择腋下;巨大中央型的,可以选肩上,也可以选腋下。一般选择症状比较重的一侧,相对会好一些。
肩上法入路穿刺
1%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,体表穿刺点:骶1椎板上缘棘突基底部,用16G穿刺针于进针点,以针尖稍偏向外、向上角度进针,而不是完全垂直进针。肩上入路目标为腰5关节突(不建议直接通过黄韧带,穿刺针到达骨性结构后,需透视确认穿刺位置和角度合理后,再进行下一步操作。避免穿刺角度或位置不良影响术中操作,这样可降低神经损伤或硬膜囊损伤的并发症)。
透视确认体表进针点和角度,到达理想的骨性结构后,回抽2-3cm,再向内向下调整进针。当超过骨性结构,移到黄韧带层面时,穿刺有明显韧性感,针尖在黄韧带时,推注麻药阻力增大,再继续进入即可进入椎管(注意:可以轻松推注麻药证明进入椎管)。
穿刺针突破黄韧带后会有明显的突破感,回抽无脑脊液后,推注麻药遇到的阻力会突然降低,边回抽边进针方式适当再进入(注意:进针时以捻针方式进入,可减少对神经的直接损伤和刺激)。
肩上法不强调穿刺针尖完全到达椎间盘层面,穿刺针的深度一般过黄韧带3-5mm即可。
第二次C臂机透视下,可确认穿刺针位置已进入椎管。
肩上法穿刺
腋下法入路穿刺
腋下入路体表穿刺点位于骶1棘突基底部外上缘,穿刺方向是向外下穿刺,穿刺目标为骶1椎板上缘。透视确认体表定位是否符合手术设计(因腰5骶1椎板间孔与地平面有一定倾斜,按体表投射定位可能会偏上或偏下)。
腋下法穿刺进针方向接近垂直,透视确认到达椎板外上缘后,回抽2-3cm,向上调整进针,当移到黄韧带层面时,穿刺有明显韧性感。
突破黄韧带后,可有明显漏空感,回抽无脑脊液后,推注麻药阻力突然降低,表示已进入椎管。捻针法继续向前穿刺可直至骶1椎体后上缘,过黄韧带后的进针过程中,如出现下肢神经根性放射痛,随时终止进针,退回1-2mm,确认患者无神经症状即可。
穿刺目的在于能将局麻药安全、有效地注射到操作部位,同时引导置入扩张器和工作套筒。因此,理论上穿刺针只要进入椎管,回抽无脑脊液,确认没有损伤硬膜囊即可。
针位置满意,再次回抽确认无脑脊液或血液,推入1%利多卡因,同时需询问患者的感受。如无特殊异常,椎管内可继续推注麻药总计8-10ml。
置入导丝,移除穿刺针,沿导丝做长约0.7cm的手术切口,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及深筋膜,置入圆锥形扩张管至黄韧带,继续边旋进扩张管,边询问患者感受,直至穿过黄韧带进入椎管。
腋下法穿刺
部分黄韧带肥厚的患者,可能无法用铅笔头扩张管直接扩开,可采用多级扩张管,逐级扩张。个人经验是用铅笔头扩张管将工作套筒引导到黄韧带后,用工作套筒的尖端纵向分离黄韧带纤维,边旋转,边推进。旋转过程中,工作套筒的斜边与椎板间孔的骨性边缘会有明显的接触感,只要部分工作套筒进入椎管,即可完成后续工作。
透视确认工作套管位置合理,可移除扩张管,连接脊柱内镜电视显像系统。
镜下看到黄韧带破口,黄韧带纤维为纵向,可将套筒斜面朝向对侧,通过旋转套筒,用套筒的斜面撑开黄韧带。
进入椎管后,镜下常为硬膜外脂肪和静脉丛,通过旋转工作套筒,拨开硬膜囊或神经根,到达突出部位。
肩上法是尽可能将套筒尖端靠外,用套筒将神经根往内推。腋下法是镜下看到硬膜囊后,用套筒向内推硬膜囊。根据术前研读影像学资料判断椎间盘突出的位置,根据透视确定置管位置,通过两者相比较,来决定术中探查的方法和方向。
根据情况可行肩上或腋下探查,注意动作轻柔,避免对神经根产生过多干扰或刺激。术中需密切同患者交流,观察其感受,尤其是下肢感觉及运动变化。
探查到突出的椎间盘后,用套筒的尖端挤压撬拨椎间盘,突出的髓核常常会挤入工作套筒,随后取出突出的髓核组织。
再用髓核钳和射频刀头相互配合,清理椎间隙内退变严重、易脱落的间盘组织。对破口处的碎片化椎间盘组织,尽可能清理干净,以减少复发的可能。
减压结束后,可根据患者情况,在手术部位给予复方倍他米松1ml,稀释利多卡因1ml,减少术后反应。(如果术中怀疑有硬膜囊破损的情况,术后尽量不要局部用药。)
退出工作套管,冲洗缝合手术切口,术毕。
05
技术优势
穿刺路径较短,普通体型的患者由皮肤至黄韧带的距离一般在5cm左右,与同侧后路椎间孔穿刺相比,椎板间穿刺相对容易。
椎板间直接入路不仅节省手术时间,而且,由于直接置入工作套管至椎管内或椎间盘,无需咬除黄韧带,对脊柱结构性破坏更小,理论上术后瘢痕形成较少。
局麻下手术可提高安全性,因为局麻术中患者可以配合并及时反馈感觉,术者可依据反馈的信息,及时调整进针方向及深度以避开神经,减少对神经根和硬膜囊的损伤。
作者结语
经椎板间入路解剖简单,还可避免经椎间孔入路造成的操作困难。
手术体位一般采用俯卧位,患者胸部及骨盆的体位垫适当垫高,尽可能减少腰前凸。
穿刺入路的选择要根据椎间盘突出的特点,来选择肩上入路或腋下入路。
椎板间穿刺相对容易,而且其直接入路不仅节省手术时间,还对脊柱结构性破坏更小,理论上术后瘢痕形成较少。
END
下期预告
2020/5/20
菁讲 | THA术中髋臼杯打不牢——为什么?怎么办?——COEC关节专业会员 李慧武